三國志六的軍師建言,通常有具有以下特色
1.軍師對於自己行為的建議僅供參考 (知彼不知己?)
也就是說無法依照軍師對軍師自己的建議而決定是否採取該行動
比如:派XXX(軍師)去錄用OOO(武將)
軍師的建議出現會成功,但如果重問一次,又會出現會失敗
PS:有關搜索指令的絕竅
大家應該都是玩中文版的
若搜索指令時
執行武將選定軍師自己
則軍師提出建言
除了"我聽朋友說有隱居的人才"是不一定外
不管他回答什麼
只要有"一"這個字出現(如:這次沒有"一"點自信、我"一"點線索也沒有)
都會找到人才喔
2.好的軍師會隨機應變,不好的軍師只有偏見
好的軍師大致上會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不好的軍師對某個人的建議可能都是一樣的
像是諸葛亮的建議會因地點或人物的不同而對該武將的行為出現不一樣答案
而孫乾的建議則不會因地點或人物而改變
比如:派糜竺去搜尋,因地點的不同,諸葛亮會說找得到或找不到,而孫乾只會說
糜竺不行
3.每個軍師都有低潮期,也都會高潮期
即使是智力高的軍師,也可能在某個月完全腦殘
出現像智力低的軍師那種對人的偏見
即使是智力低的軍師,也可能會提出完全命中的建議
我曾經聽許褚的建議,在一個月內搜尋到10幾個武將
4.軍師會說反話
正常來說,軍師說的話對於武將來說,針對每個武將的判斷正確度
有的會百分之百正確,有的是百分之百的反話XD
(明明會成功的說會失敗,明明會失敗的說會成功)
這種現象不管智力高低的軍師都會出現
PS:判別軍師說反話的方法
軍師通常針對不同武將會產生不同的準確度
有時是百分之百命中 (軍師之建言有贊同,也有不贊同)
有時是百分之百相反 (軍師之建言有贊同,也有不贊同)
有時是百分之百好好好 (軍師之建言只有贊同)
所以如果軍師對某個武將的建言,有贊同,也有不贊同時
你可以派該名武將去錄用忠誠度100的武將試試
若軍師的建言是贊同,則那個月分軍師對這個武將的建言都是百分之百
的反話,你只要反向操作即可
5.軍師會拍君主馬屁
明明做了會失敗的,君主去做都會說會成功